http://picasaweb.google.com.tw/cafemilk/Melaka#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cafemilk/Melaka02# (馬六甲旅遊相簿)
如果馬來西亞只能選擇一處推薦,我肯定會選擇馬六甲,
馬六甲應該是我所知道的第一個東南亞城市,因為鼎鼎有名的麻六甲海峽。
之前只知道它是個古城,有好吃的海南雞飯粒,似乎跟鄭和下西洋有什麼關係...。
一看資料才知道馬六甲由於地理位置極佳,物產豐富,
不但是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六次駐紮之處,還是馬六甲王朝曾經的國都,
也曾被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先後殖民過,同時還有大量的中國移民,
複雜豐富的歷史和台灣有許多相似之處。
也因此馬來西亞的多民族特色,在馬六甲可看到大成,除了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外,
還有娘惹、峇峇(明朝時的中國移民與馬來人通婚所生後代)、葡萄牙人或荷蘭人的後裔等等。
在這裡可以吃到各民族的佳餚, 與看到馬六甲王朝,及葡萄牙、荷蘭殖民時所留下來的古蹟。
那天坐巴士到馬六甲時已是晚上,背著大包小包來到事前在網路抄的Tonys Guesthouse,
卻發現竟然大門深鎖,門口掛了一張牌子,說老闆將會在晚上10:30左右回來。
10:30?? 這時候還不到8點呀~~,該怎麼打發這兩個多小時??
旁邊一時看起來沒有價格符合我預算的旅館,背著二十幾公斤的行李也不知道該怎麼逛,
想說找個麥當勞或咖啡店去坐一坐上上網好了,但走了一小圈卻都沒有看到,
實在是又熱又累,不知該怎麼辦。
忽然看到路邊一家華人開的麵包店,想說進去問個路吧,裡面是三個auntie(阿姨)在看店
,說麥當勞在蠻遠的地方,雞飯粒店很近,但此時已經打烊,
後來她們得知我的來意,便熱心地說「那妳可以在店裡休息呀~」「來來來~」
邊說邊搬了張椅子給我,並請我喝了豆奶,開始跟我聊起天,
一聽到我一個人從台灣來玩,似乎都感到非常好奇,跟我聊了一些他們從電視、廣播中
所知道的台灣,並指點了我雞飯粒與沙爹店的走法。
之後她們彼此又開始用福建話聊起街頭巷尾的八卦,
和我在新加坡聽到的福建話不太相同,口音和台灣相差更遠一些,
但仔細聽還是都能聽得懂。
某個auntie突然問我,「妳聽得懂我們說什麼嗎?」
「挖ㄊㄧㄚ嗚阿^^」我以台語這麼回答,auntie們聽到我聽的懂,好像也很興奮,
又七嘴八舌地跟我聊起來,忽然之間我真的不感覺這裡是外國,
馬來西亞人的親切與友善,讓我留下了一個很好的第一印象。
在麵包店混到十點慢慢走回旅館,老闆Tony領我上樓,單人房是個小小的斗室,
還不到2坪吧,沒有冷氣但有電扇,一晚15馬幣。
一知道這邊所有房間都沒有冷氣時有點失望,因為馬來西亞的天氣實在是很熱很熱,
但已經這麼晚,人生地不熟也不可能再出去找,也就只好先住下來,
所幸沖個涼後就不是這麼熱,也才知道為什麼馬來西亞人都把"洗澡"叫"沖涼",
此後在東南亞的旅程常常一天都要洗上好幾次澡。
打開EPC連上網,看到馬來西亞僑生朋友心穎在線上,閒聊了幾句,
忽然她說,給我個馬六甲朋友的電話,有什麼問題可以問她。
記下了電話,到附近買個宵夜(馬來西亞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跟台灣一樣很晚都還買得到東西吃:P),
結束了古城馬六甲的第一個夜。
隔天一早起來,(其實也沒有一早,喜歡自助的主因之一就是懶惰早起,所以若是沒事
總會睡到九點多十點多)第一件事就是走進古城尋找雞飯。星馬的「海南雞飯」遠近馳名
,據說最有名、最好吃的就是馬六甲的「雞飯粒」,將醮滿雞汁的白飯捏成小球,配上鮮
嫩多汁的雞肉和獨特的辣醬,光想像就令人垂涎不已。
旅館就在古城邊,走沒幾分鐘便看到一個大大的 "WELCOME TO MELAKA World Heritage City",
馬六甲古城在2008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主因是她經歷了東方與西方的貿易與文化
在馬六甲海峽超過500年的交匯和發展。
穿過一條不長的街道後,到了一處充滿荷蘭風味的廣場,這裡就是馬六甲人說的
"紅屋"(STADTHUYS),為荷蘭人所建的總督府,還有荷蘭人所建的教堂、英國人建的噴水
池等等,各項古蹟都是歷史悠久,異國風情十足。
從紅屋對面的小橋過了馬六甲河,找到今早的主角「中華茶室」,馬六甲的雞飯粒既已
成為地方特產,自然全馬六甲大街小巷都有在賣,而這家老店「中華茶室」,則是許多
在地人都一致推薦最傳統最好吃的一家。
完全中式的餐廳,以華語點了一份雞飯,RM 4.5,上來了一盤不算小盤的雞肉,跟五粒
捏得很可愛的飯粒。不管是飯粒或雞肉都十分地鮮美可口,尤其是飯粒,五粒小球太方便
就能解決,實在令人意猶未盡,於是這幾天我都再加點了一盤,
整整要吃上10粒才稍稍滿足。
是的,"這幾天",一樣食物有多好吃文字可能難以具體描述,但這家中華茶室,卻讓我
此後在馬六甲的三天天天報到,現在回想起來,馬來西亞的眾多美食中,我給排名第一的
大概就是馬六甲的雞飯粒了吧~。
吃飽喝足後在古城區漫步閒逛,古城區的民宅、商店在異國顯得非常地"中式",
大大的繁體中文、閩粵式的建築,但卻混了一點洋味兒,
有種走在電視電影中的民初布景的感覺。
不同的是這裡的"洋味"更多元一點,城內的某一處,
回教堂、印度廟、中國廟,安靜和諧地座落在同一條街上,全是數百年的古蹟,
見證著各方遠來的各民族移民,在這裡打拼的歷史。
午後日頭漸熾,南國的太陽曬得人發昏,於是走到附近的百貨公司休息,
裡頭的大賣場、電影院、諸多國際品牌......,呈現著和典雅的古城完全不同的感覺,
卻也提醒人馬六甲可是馬來半島南部第二大城的這件事。
晚上踅回古城區吃"祿祿",是一種把肉串、火鍋料放進滾燙的沙嗲鍋煮的吃法,
住的旅館附近剛好有家頗負盛名的"佳必多沙嗲",每到傍晚營業時間便大排長龍,
排隊的人潮不是攜家帶眷就是三五成群,聊天嘻笑的聲音使著華燈初上的馬六甲城多了
更多生氣,古城的夜,現在才要開始。
此時心下確有點悵然,一個人來到遙遠的異國,看著身邊成群的家庭、朋友、情侶們,
多希望此刻轉過頭去有有人分享待會的美食,
也不用因為只有一位而被店員要求讓後面成群的客人先進去。
但祿祿的美味真是能一掃鬱悶低落的心情,入座之後,店員先端來沙嗲鍋,點火,
分次加入沙嗲及調味料;客人則可以去冰櫥自助地取用食材,大部分的食物0.7令吉一串
(約7元台幣),算是很經濟實惠,也可以另點一些飲料或較貴的海鮮食材。
店內沒有冷氣,原本就炎熱的天氣吃起祿祿,不一會便滿頭大汗,但真是過癮!
沙嗲醬不知如何調製的,味道很棒,食材也新鮮,丟進滾燙的鍋裡滾滿沙嗲,
十分夠味!
吃完後回旅館沖涼休息,本想一天的行程也差不多了,卻接到那位馬六甲朋友可欣的電話
,邀我出去晃晃。
不久可欣與她的兩個弟弟前來接我,帶我去了新城另一畔遠望"大馬之眼"摩天輪,
穿過燈紅酒綠的Bar、KTV望著同樣嫻靜的馬六甲河,一端是古典溫婉的古城,一端是
霓虹閃爍的現代娛樂場所,數百年的時光洪流全映在她的倒影裡。
隔天早上一樣去中華茶室吃雞粒飯,今天來得稍晚,沒有位置,只得跟兩位uncle同桌,
雞粒飯一樣鮮美無比,又是點了10粒飯粒。
而更吸引我注意的則是那兩位看來約五六十歲的uncle,看起來都是華人面孔,卻用英語
夾雜著少許廣東話交談著,其中一位uncle大概看我是遊客貌,用國語問了我從哪來,
然後說因為另一位uncle不會講華語(即我們的國語),而他不會講廣東話,所以兩個人就用
英語聊天。聽完他們的解釋恍然大悟,同時也再度感受到這個移民城市的包容力。
中午的馬六甲實在太熱,於是躲到紅屋旁的馬六甲建築博物館去參觀,裡頭介紹著
馬來西亞的各地建築演進史,也才知道馬來西亞,甚至馬六甲各地,民居的建築形式 都不盡相同。
之後前往鄭和文化館,馬六甲人非常以鄭和為傲,東南亞華人多是在清末民初、甚至國共戰爭時
才移民海外,但不少馬六甲老居民都說他們的祖先可是當年隨鄭和一起過來的呢。
入口一進去先介紹著鄭和的生平、足跡、世界各地後人為他建的碑、立的像...等等,
接著管理員把我們幾個遊客領進視聽室裡看短片,描述著鄭和下西洋的情形,說鄭和的
足跡遍佈東南亞、南亞,最遠到達非洲東部。而馬六甲是鄭和七次下西洋六次停駐之處,
後來鄭和還將馬六甲當成航程的中繼補給地,在此修築官廠,存放糧食、貨物.....。
傳說因為鄭和的出使,促進了中國和當時的滿剌加(馬六甲的古名)王朝的外交關係,
明朝皇帝還將公主漢麗寶嫁給滿剌加蘇丹,並帶來了豐富的陪嫁與中華文化,
此事在中國史書裡並無記載,在當地卻有著一樁樁流傳久遠的浪漫傳說。
文物館裡頭除了介紹鄭和,也介紹馬六甲及馬來西亞的歷史,才知道馬六甲與台灣一樣,
是個擁有複雜殖民歷史的地方,望著懸在牆上的說明,看著旁邊擺放的古代器物,
閉上眼睛,彷彿看到六百年前的大航海時代,各國列強、各方民族在海上風起雲湧的爭霸;
明朝公主遠渡重洋,換下了漢家妝扮,從此蒙著頭紗、點著香料的幽怨。
離開了鄭和文物館,搭著當地的公車來到聖地牙哥古城門,1511年葡萄牙人佔據馬六甲後
在此建造城堡,現今只存這個城門。
古城門看起來非常可愛(雖然這麼說有點怪:P),厚實斑駁的磚牆與雕在牆上的教士繼續
訴說著五百年來的歷史,已趨和煦的陽光穿過城門,灑在穿梭牆下嬉戲的各族幼童身上,
喜歡這裡的氣氛。
古城門旁邊便是蘇丹皇宮,是按照古籍"馬來紀年"裡描寫的15世紀皇宮樣式所仿建,
為典型的馬六甲高腳屋建築,全宮不用一根釘子,非常豪華壯麗。裡頭則是馬六甲的歷史
民俗博物館,介紹著馬六甲王朝的歷史起源、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宮廷禮儀、
婚姻習俗、生活風俗、對外交流等等......。
從花園要走進皇宮時,我拿著相機對皇宮東拍西拍,免不了也想留幾張"到此一遊"
的死觀光客照片,一個人出行諸多不便,景點沒人照相也是其一。東張西望搜索著能幫忙照相的路人,
一個看起來是在地人的一個印度人(還是中東?不太會分@@)走向我要幫我拍照,
並例行性地問了我"where are you from?",在我回答"Taiwan"後,想不到他竟然用中文回答我
"你是台灣來的啊?",我大驚,不禁脫口問道"你會講華語啊?",他笑了笑,把相機交還給我,
跟我說"Hokkien碼ㄟㄏㄧㄠ貢",末了又丟下一句"滿滿阿ㄙㄟ"(慢慢逛),
瀟灑離去。
雖說早知道馬來西亞人都能講多種語言,但以前的印象總停留在馬來西亞華人能通華語、
祖籍方言、英語、馬來語,而和馬來人、印度人間互相也能以英語或馬來語溝通,
但一時倒沒想到其他種族的人也可能講得一口好華語甚至福建話。也許政治上或刻板偏見
上免不了多少還有種族歧異,但在小老百姓的生活中,數百年來的共同生活,還是使得
馬來西亞已成為一幅美麗的多民族風情畫。
晚上回古城區隨意吃了個豆簽,雖說已到馬來西亞幾天了,但對在異國能看到、吃到和自己
家鄉同源的文化還是樂此不疲,覺得別解一番鄉愁。
更晚一點又接到可欣電話找我出去逛逛,一樣是可欣姊弟,加上他們的一個朋友,
先到他們以前學校附近喝茶,是家現代式的泡沫紅茶店,聽他們聊著他們的學生生活,
也問起我在台灣的學生生活,其實各地的中學生大學生好像都大同小異,想起以前也常
這樣晚上跟同學朋友出來吃宵夜聊天。可欣姊弟念的都是當地的獨中培風中學,所謂獨中,
就是華人所創辦的獨立中學,經費自籌,雖然經營不易,但華人在當地社會非常團結,
華人傳統又重視教育,所以馬來西亞大大小小的城市幾乎都有獨中、華小,諸多來台灣
留學的馬來西亞僑生,也絕大多數是獨中出身。不同的教育環境,使得馬來西亞華人也
漸漸有了不同的思想與生活形態,這是另一個很妙的地方,容待後表。
之後可欣姊弟又駕車帶著我逛馬六甲,在古城新城的街道、河畔足繞了一小時有餘。
午夜一點的馬六甲城,又從炫麗歸於靜謐,
這些故事我似乎讀得不夠,竟捨不得走了。
妳的部落格真多
回覆刪除要看目錄才找的到地方
而且留個言還真麻煩又討厭
我是從背包客棧看來的
austin